近代留学教育-近代留学教育的特点

好好学习网 47 3

本文目录一览:

我近代的留学教育始于1872年最早提出建议的是谁?

借花献佛

 容闳提出“留学教育计划”

说到近代中国的第一批留学生,人们就会谈起被誉为“近代中国留美第一人”的容闳。容闳是广东香山县人,少年时家境贫寒上不起学,只好到德国传教士在澳门开办的教会学堂读书。1847年,该校校长、美国传教士布朗因病提前归国,要带几名学生赴美留学,容闳在布朗的帮助下,来到了美国。

在美国,容闳先入中学,后在耶鲁大学半工半读学习英语文学,靠奖学金和打零工完成了学业。面对祖国的落后和异邦的强盛,容闳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青年“以西方之学术,灌输与中国”。

1854年11月,26岁的容闳谢绝了美国友人的挽留,经过3个多月的海上颠簸,回到了阔别7年的祖国。

回国后的容闳先在广州学习中文,后到香港谋生。为了自己的“留学教育计划”,他曾经积极游说过太平天国领袖,但未被采纳。后来,他又来到上海,先在海关做事,后当翻译,转而经商,开茶叶公司,最后投入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幕府。当时,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需要,曾国藩建立了近代中国最早的兵工企业。兵工厂中使用了大量的外国机器,急需懂洋文的技术人员,于是容闳就有了用武之地,并得到曾国藩的重用。曾国藩曾派容闳赴美购置机器。1870年,曾国藩到天津处理“天津教案”,由容闳担任翻译。在与曾国藩的接触中,容闳大胆提出了他的“留学教育计划”。对此,曾国藩非常赞同,并立即与李鸿章联合上奏清廷。二人在奏折中提出:“由政府选派颖秀青年,送之出洋留学”,得到了清廷的批准,并在上海成立了“总理幼童出洋肄业局”,由容闳和陈兰彬等人负责此事。英美等国驻华公使在得知这一消息后,也纷纷表示愿意接受中国留学生。

万里蹈海赴花旗

1872年,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了第一批官派留学生。根据洋务运动的切实需要,第一批留学生主要学习科技、工程等办洋务急需的学科。考虑到语言问题,最终决定选10岁到16岁的幼童出国。

按照计划,首期留美幼童名额为120名。从1872年起每年派30名,至1875年派完,预计留学时间15年,经费一律由清廷支付。当时,国人多视出国留学为畏途,尤其是美国,距离中国万里之遥。在当时的中国人心目中,都认为那里是“蛮夷之邦”,甚至有谣言说美国人会把中国人的皮剥下,“安在狗身上”。况且把这些十来岁的幼童送出国,一别15年,还要家长签字画押,这让父母们难以接受。留美幼童詹天佑的父亲詹作屏出具的保证书写道:“兹有子天佑,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技艺,回来之日听从差遣,不得在国外逗留生理。倘有疾病,生死各安天命。”俨然一纸卖身文书。尽管容闳使出了全身解数,还是招不齐。无奈之下,容闳只好返回老家动员乡亲们报名,同时在附近县市活动,结果还是没招满。后来他到香港招了几名,才勉强凑够数。

1872年8月11日,这30名幼童由容闳率领,从上海坐船赴美。这些在大轮船上蹦蹦跳跳的孩子此刻也许不会想到,他们稚嫩的肩上担负着为国寻求富国强兵之路的使命。在这些幼童之中,不少人成为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佼佼者,如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,矿冶工程师吴仰曾,民国政府第一任国务总理、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,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。

近代留学教育-近代留学教育的特点-第1张图片

近代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教育是什么?

中国社会近现代发展史,是一部留学人员报国史、强国史。一百多年来,数以百万计学有所成的留学人员,用留学期间掌握的知识、科技、管理等,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。特别是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,一代又一代留学人员满腔热情地怀揣爱国报国志向,践行兴国强国的伟大梦想,留学报国已经成为流淌在他们血液里的神圣使命和理想信念。

1847年1月初,容闳、黄宽和黄胜三人一道随布朗牧师赴美留学,堪称我国近代留学始端。后来在曾国藩、李鸿章等洋务革新派的支持下,容闳又竭力推动和促成了近代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教育——幼童留美。

从1872年开始,清政府每年派30名10—16岁的幼童到美国进行为期15年的公费学习,连续四年共派出120人,第一批幼童于1872年8月11日由上海出发,跨越太平洋,在美国旧金山登陆,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公派留学生。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学成回国后,活跃在当时的政治、经济、外交、金融、学术等各个领域,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知名人物,优秀代表包括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、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、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、山东大学首任校长唐绍仪等。他们带回了崭新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,在传播科技、学术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幼童留学计划,可谓打开了中国近代留学的大门,更打开了国人放眼看世界的一扇窗口。

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兴起的原因

落后就要挨打,挨打的国人就像觉醒的雄狮,开始睁眼看世界,学习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为己用,中国近代留学教育顺势兴起。

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开端于

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始于洋务运动。

鸦片战争后,面对西方侵略者的进攻,地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,主张向西方学技术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,为此进行了洋务运动,提出“自强”“求富”的口号,创办了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,在办洋务过程中,遇到很多问题,例如:资料的翻译、技术的使用等等,于是,就开始选送幼童去西方学习,并创办了京师同文馆。詹天佑、侯德榜就是第一批选送的留学生。

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

始于洋务运动,这是不争事实。具体经过:

1870年,曾国藩往天津处理“天津教案,容闳当翻译,有了和曾单独接触的机会,于是大胆向曾提出了他的“留学教育计划”。曾国藩非常赞同,立即与李鸿章联合上奏,得到了清廷的批准。曾国藩和李鸿章计划先向美国派120名留学生,主要学习科技、工程等办洋务急需的学科。考虑到语言问题,决定选10到16岁的幼童出国;从1872年起每年派30名,至1875年派完;留学年限为15年;经费一律由清廷支付。

1872年8月11日容闳带着30名幼童由上海赴美,打开了中国官派留学生的大门。这120名幼童多数来自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,这和当时中国的开放格局完全吻合。

SO,容闳被称为中国近代留学第一人。

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始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?其主要背景是什么

1,始于洋务运动,这是不争事实。具体经过:

1870年,曾国藩往天津处理“天津教案,容闳当翻译,有了和曾单独接触的机会,于是大胆向曾提出了他的“留学教育计划”。曾国藩非常赞同,立即与李鸿章联合上奏,得到了清廷的批准。曾国藩和李鸿章计划先向美国派120名留学生,主要学习科技、工程等办洋务急需的学科。考虑到语言问题,决定选10到16岁的幼童出国;从1872年起每年派30名,至1875年派完;留学年限为15年;经费一律由清廷支付。

1872年8月11日容闳带着30名幼童由上海赴美,打开了中国官派留学生的大门。这120名幼童多数来自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,这和当时中国的开放格局完全吻合。

SO,容闳被称为中国近代留学第一人。

更具体的你可以去找找央视拍的纪录片---留美幼童,描述非常详尽。总共4集。

标签: 近代留学教育